元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城市肌脉纹理,铸造城市文明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贯穿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铸造城市之魂,让社会更文明。
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只有人人成为实践主体和建设的主力,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最富营养的培育沃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操守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场所、融入窗口单位、融入学校、融入社区、融入乡村、融入网络空间,与群众生活无缝对接。坚持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做文明普洱人、当创建志愿者”“我爱普洱”“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做崇德向善市民等主题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大家积极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浓厚氛围。在全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和示范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培育壮大城市经济,夯实可持续发展文明之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济发展是核心、是基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共创共建共享目标,把文明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筑牢城市之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兴则城兴。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把人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业聚人,把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关键。以实现住有所居为基础,通过集约化安置,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居”;以促进就业为关键,通过多样化扶持,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以完善社会保障为支撑,通过同城化社保,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助”,真正让失地农民有尊严地融入城市。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失地农民的能力和素质,使其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实现生产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转变。
三、做好文化发展繁荣的文章,厚植城市文明之根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形成和涵养核心价值观的厚土。我们要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厚植城市之根,让城市更有气质、品位和格调。
加强城市文化根脉保护。没有根脉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要始终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不动摇,既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也要保护好城市和乡村文化根脉,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凸显普洱智慧和气质的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推进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充分挖掘和展现“天赐普洱?世界茶源”“茶马古道源头”“少数民族文化万花筒”等特点,用文化筑基铸魂,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实施文化“珍珠链”工程。充分发挥普洱文化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唯一性和排他性特征明显的优势,深度挖掘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资源,让珍珠“露”出来;走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子,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连成线、组成团、集成片,把珍珠“串”起来;用文化擦亮大健康产业品牌,使珍珠“亮”起来。整合节庆资源,打造特色节庆品牌,发展节会经济,持续办好中国普洱茶节、国际双胞胎节、葫芦节、木鼓节等,建设绿色生态、个性鲜明、包容开放的“人文普洱”。
元